网上有关“运算定律说课稿”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运算定律说课稿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到您。
作为一无名无私奉献的教育工作者,总不可避免地需要编写说课稿,是说课取得成功的前提。那么问题来了,说课稿应该怎么写?下面是我为大家收集的运算定律说课稿,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运算定律说课稿1一、说教材
1、教材分析:
“整数乘法运算定律推广到分数乘法”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分数乘法计算、整数乘法运算定律、整数乘法运算定律推广到小数乘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教材通过几组算式,让学生计算出○的左右两边算式的得数,找出它们的相等关系,总结出整数的运算定律对分数同样适用。学好这部分内容,不仅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而且以后能用本课所学的使一些分数的计算简便,也为以后学习用不同方法解答应用题起着积极的推动作用。
2、教学目标的确定:
根据教材特点,依据数学课程标准的要求及学生实际,我确定本课教学目标如下:
(1)知识能力目标:理解整数乘法运算定律对于分数乘法用样适用,并能应用这些定律进行一些简便计算。
(2)过程方法目标:引导学生在经历猜想、验证等数学活动中,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目标: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进行交流的能力与合作意识,体验到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结合相关内容,渗透“事物间是普遍联系”的观点,对学生进行辨证唯物主义的启蒙教育。
3、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能运用运算定律对一些分数计算采用简便的算法;
难点:学生能掌握运算定律,根据题目的特征,灵活、合理地进行计算。
4、教具:
多媒体课件。
二、说教法和学法
在本课的教学中,我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充分利用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向学生提供了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让学生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过程中得到发展。通过创设问题情境,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进而组织学生猜想,让学生自由地、充分地发表观点后,引导学生自行设计方案来验证猜想,开放了教学的时空。在这样的设计下,学生的思路突破了教材的束缚,使学习数学的过程真正成为了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富有个性的过程。学生在学习过程当中,从个体尝试到小组间交流,再到全班汇报,步步为营,层层递进,获得成功体验,增强了学习数学的自信心。
三、说教学过程
在教学过程中,我安排了六个环节进行数学活动,分别是:复习铺垫,引出新知;质疑猜想,展开验证;实践新知,应用提高;加强对比,沟通联系;巧设练习,巩固提高;反思体验,总结评价。
(一)复习铺垫,引出新知
知识的获取靠积累,根据小学生掌握知识的遗忘规律,在教学新课前,我设计了以下练习,对已学知识进行巩固、温习,架起与新知识间的桥梁,达到温故知新的目的。课件出示:
(二)质疑猜想,展开验证
在学生完成练习后,我创设了这样一个问题:整数乘法运算定律可以推广到小数乘法,不知道能不能推广到分数乘法?我这样问的目的是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刺激他们的求知欲望,进而组织学生猜想,我鼓励学生大胆发表自己的观点。如果学生都说整数乘法运算定律能适用于分数乘法的计算时,我会这样告诉他们,毕竟这是你们的猜想,最好我们能进行验证。为了引导学生自行设计方案来验证猜想,我设计了这样一个四人小组合作活动:用1/2、1/3、1/5这三个分数,根据运算定律,设计一种方案,看看整数运算定律到底能不能推广到分数乘法中。学生经过交流,可能会这样汇报:
1、乘法交换律:……
2、乘法结合律:……这说明乘法结合律同样适用于分数乘法。
3、乘法分配律:……
所以这说明乘法分配律适用于分数乘法。
在学生汇报这几种方案时,一定还有其他符合这三种定律而方案不尽相同的,只要不完全一样,我都鼓励大家说一说,这样更具验证说服力。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学习,给学生创设了观察、思考、交流的机会,学生的思路突破了教材的束缚,使学生学习数学的过程真正成为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富有个性的过程。学生汇报完毕后,我领着学生进行小结:整数乘法的运算定律对分数乘法同样适用,应用乘法运算定律,同样也可以使一些分数计算简便。
(三)实践新知,应用提高
使学生获得成功体验,增强学习数学的自信心,最好的办法就是让学生实践自己探究出的新知。因此我出示例5、例6后,要求学生运用运算定律,用简便方法进行计算,在此我不作任何提示,让学生独立完成计算。完成计算后,先在小组内交流着重讨论:计算中应用了什么定律?这样算,避免了什么麻烦?最后我再组织全班反馈,指定学生到黑板上进行演示汇报。
(四)加强对比,沟通联系
为了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认知结构,我引导学生观察对比例5、例6和复习的第2题,说说各自的看法。同学们经过比较,发表了自己的观点,我根据他们的回答,归纳了这三组题的异同点:相同点——都应用了乘法运算定律,使计算简便了;不同点——整数、小数中,一般是将乘积为整十、整百、整千……的数,先乘起来,分数中,一般是将能直接约分的数先乘起来。
(五)巧设练习,巩固提高
学生利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是发展创新意识的阶段。为了实现新课程标准提出的“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这一基本理念,体现出“以人为本”的教育观念。我设计了多种层次的练习,包括能力提高(一)、能力提高(二)思考题三个部分。
(六)反思体验,总结评价
让学生回顾这节课学习的内容说说自己有何收获,以及自己、同学本节课的学习情况。引导学生理清知识结构,形成完整认识,并通过自评和互评,使学生受到与他人合作共事的自我教育。
运算定律说课稿2一、说教材
1、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第八册第二单元第2小节“加法的意义和运算定律”中的第1课时。其内容包括:加法的意义、加法交换律,完成P49“做一做”以及练习十一第1—2题。
2、从课本内容的纵向接洽看,本课一是在学生前三年半学过的加法知识的基础上,明白归纳综合出加法的意义,使学生对加法的了解从感性上升到理性,为以后学习小数、分数加法的意义打下基础;二是在学生前三年半对加法互换律的感性了解的基础上,用不完全归纳法归纳综合出加法互换律,为背面学习加法的轻便算法打好基础。从课本摆设的局部看,通过P48页例1的现实事例,使学生明白例1为什么要用加法盘算,在此基础上归纳综合出加法的意义。再接洽加法的意义,归纳综合性阐明加法算式中各部门的名称,单独提出有关0的加法,提示学生细致。接着,课本借用例1的具方款式,用不完全归纳法抽象、归纳综合出加法互换律的笔墨表述情势和字母情势。一方面进步知识的抽象、归纳综合水平,另一方面为以后正式讲用字母表现数打下开端基础。
3、本课的重难点是理解加法的意义和加法交换律。
二、说教学目标:
1、通过具体实例概括,使学生理解加法的意义,会运用加法的.意义说明实际问题为什么用加法算;理解和掌握加法交换律,会用加法交换律验算加法。
2、培养学生的有根据的说理能力和初步的推理能力。
3、培养学生的验算的习惯。
三、说教法、学法
本课在抽象、概括加法的意义时,主要采用直观教学法,借助具体实例和线段图让学生理解加法的意义。在学习加法交换律的过程中,采用了成语故事直观进行教学,呈现符合加法交换律的若干例证,让学生归纳出加法交换律。
整个教学过程,充分体现了教师教的主导性和学生学的主体性,增强了学生主动学习的意识。通过抽象概括加法的意义,培养了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通过运用加法的意义说明实际问题,培养了学生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有根据的说理能力。通过运用加法交换律验算加法,培养学生良好的验算习惯。
四、说教学设计
(一)导入新课。直接切入,使学生明确学习目的。
(二)学习新知(分3个环节)
第1个环节:学习加法的意义。
1、抽象概括加法的意义
(1)多媒体出示例1。先审题,帮助学生用线段图表示出已知条件和问题,然后指名口头列式解答,为理解加法的意义作准备。
(2)结合线段图让学生展开讨论,多媒体配合在出示的线段图上演示,使学生明确例1为什么要用加法算。
(3)引导学生抽象概括出加法的意义,使学生对加法的认识从感性上升到理性,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
2、总结加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
指名说出在“137+357=494”这个算式中“137”和“357”叫做加数,“494”叫做和。教师分别板书。
3、练习,完成练习十一第1题。先让学生集体讨论,再指名应用加法的意义说明为什么用加法算,培养学生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有根据的说理能力。
4、介绍0的加法。
引导学生通过讨论0的加法的几种情况,明确:一个数加上0,还得原数。
第2个环节:学习加法交换律。
1、多媒体演示方向,指名回答:例1中如果求“济南到北京的铁路长多少千米”该怎样计算?根据学生的回答先板书:357+137=494(千米),再让学生用加法的意义说一说为什么用加法计算。一方面巩固加法的意义,另一方面为下面比较两种解法作准备。
2、通过引导学生比较两种解法的结果,得出:137+357=357+137,启发学生说出:把357和137交换位置,和不变。
3、让学生视察P48两组算式,用不完全归纳的要领抽象归纳综合出加法互换律,造就学生归纳推理本领。
4、解说加法互换律的字母情势:a+b=b+a,举例阐明a和b可以表现恣意一个学过的整数,进步知识的抽象、归纳综合水平,为以后正式讲用字母表现数打下开端基础。
第3个关键:接纳团体训练,指名板演的情势完成P49“做一做”,牢固加法互换律,掌握用加法互换律验算加法的要领。
(三)训练牢固
凭据课本内容训练:
训练十一第2题。
训练接纳团体训练,指名口答的情势举行。训练是使学生加深对加法互换律的了解,牢固运算纪律,从而造就验算风俗。
(四)全课小结。
小学数学毕业总复习
175-75÷25 68+35×13 725-(125+237)
(114+166)÷35 432÷(9×8) 189-60+40
三、简便计算。
216+315÷15 25×32÷4 47+236÷3+64
6×(15×9)÷30 402+369÷3 43+78+122+257÷7
25×(26÷4) 29+25÷44 354+(229+46)÷5
(1)9.26-4.38-2.62
(2)9.26-(4.38+2.26)
(3)9.26-(4.38-2.74
(1)4.75-9.64+8.25-1.36
(2)14.529+(2.471-3)
(3)38.68-(4.7-2.32)
415-176-24 8.29+3.7+0.71+6.3
125×89×8÷9 428 ×78+572×78÷15
3. 递等式计算。
15×27-3000÷25 216+64×42÷28 (324-285) ×12÷26
(1)60506-19460÷35
(2)23072÷412×65
(3)184×38+116×38-11300
(4)(79691-46354)÷629
(5)325÷13×(266-250)
(1)1.9÷(43.26+6.74)×3 (2)17.8+6.3÷(3.2-1.6)
(3)0.4×(3.2-0.8)÷1.2 (4) 5×[(3.2+4.06)÷6.05]
(5)68-(188.3-107.3)÷0.81÷0.9 (6)20.5+1.4×4÷0.4
45-30÷5=
200÷(25×4)=
40+60×2=
0×140+60=
一、计算并验算各题.
1.100.485+72.68
4.40.043-12.87
二、用简便方法计算.
1.125×560 ÷25
2.45÷71+29÷45
3.13.6×8÷125
4.13.6-4.25-5.75÷6.4
.18.3-6.25÷3.75+12.7
2.64×101÷19
3.25×125×40÷8
4.73×18+83÷73
五、计算下面各题.
1.0.6+0.94-0.208
2.24.63-(4.63-1.85)
3.(64-224÷14)×12
4.1204×(38+405÷27)
①3871-(1080-740)×7 ②5175÷207+102×9
③0.9+1.08+0.92+0.1 ④13.59-6.91-0.09
⑤983×(3.8+2.2)+0.237×1000
⑥0.8×(35+65)×5÷100
⑦30-[17.8+(6.2+38÷10)]
1.10-5.4-4.6= 2.6-(2.4+2.2)x6
26×39+61÷26
356×9-56÷9
52×76+47×76÷77
134×56÷134+45÷134
小数乘除法简便计算专项练习
1.25×32×0.25 4.7×1.25×1.6 2.5×(13×4)
1.25×88 1.25×64×0.25 4.6×0.35+4.6×0.65
0.95×8.6-7.6×0.95 2.4×1.87-2.4×0.87 4.18+4.18×99
2.55×1.5+1.5+6.45×1.5 2.95×101-2.95 2.4-2.4×0.5
3.2×10.1 0.52×105 0.85×99 99×4.3
二、脱式计算。
175-75÷25 68+35×13 725-(125+237)
(114+166)÷35 432÷(9×8) 189-60+40
三、简便计算。
216+305 25×32 47+236+64
6×(15×9) 402+359 43+78+122+257
25×(26×4) 25×44 354+(229+46)
1000―7200÷8
1242÷(103―49)
4032÷(36×2)
75×4+630 376+280÷70
9×60-320 6400÷80-64
2936÷4×4
(4280+3265)÷5
576÷3÷4
2427÷3+1995
8323÷4=
3002÷2=
234×3-574÷7 4326÷(61-58)
1. 84÷7+35×4
2. 540÷9-300÷6
3. 480÷8+320÷4
4. 120×3-90×2
5. 30×4+60×5
6. 488÷4-23×4
48÷8×7
3600-458+1204
493+25×7
305×(301-297)
35×8+43×5
650÷5-328÷4
四年级简便计算题
184+98 695+202 864-199 738-301
(加减法接近整百数的简算)
380+476+120 (569+468)+(432+131)
(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的运用)
256-147-53 373-129+29 189-(89+74) 456-(256-36)
(减法的简算,重点:运算符号变化的处理)
28×4×25 125×32×25 9×72×125
(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的运用,重点:一个因数分成两个因数的处理)
720÷16÷5 630÷42
(除法的简算)
102×35 98×42
(乘法接近整百数的简算)
26×39+61×26 356×9-56÷9
99×55+55 78×101÷78
52×76+47×76+76 134×56-134+45÷134
(乘法分配律的运用)
48×52×2-4÷48
25×23×(40÷4)
小学数学顺口溜
第一章 数和数的运算
一 概念
(一)整数
1 整数的意义
自然数和0都是整数。
2 自然数
我们在数物体的时候,用来表示物体个数的1,2,3……叫做自然数。
一个物体也没有,用0表示。0也是自然数。
3计数单位
一(个)、十、百、千、万、十万、百万、千万、亿……都是计数单位。
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都是10。这样的计数法叫做十进制计数法。
4 数位
计数单位按照一定的顺序排列起来,它们所占的位置叫做数位。
5数的整除
整数a除以整数b(b ≠ 0),除得的商是整数而没有余数,我们就说a能被b整除,或者说b能整除a 。
如果数a能被数b(b ≠ 0)整除,a就叫做b的倍数,b就叫做a的约数(或a的因数)。倍数和约数是相互依存的。
因为35能被7整除,所以35是7的倍数,7是35的约数。
一个数的约数的个数是有限的,其中最小的约数是1,最大的 约数是它本身。例如:10的约数有1、2、5、10,其中最小的约数是1,最大的约数是10。
一个数的倍数的个数是无限的,其中最小的倍数是它本身。3的倍数有:3、6、9、12……其中最小的倍数是3 ,没有最大的倍数。
个位上是0、2、4、6、8的数,都能被2整除,例如:202、480、304,都能被2整除。。
个位上是0或5的数,都能被5整除,例如:5、30、405都能被5整除。。
一个数的各位上的数的和能被3整除,这个数就能被3整除,例如:12、108、204都能被3整除。
一个数各位数上的和能被9整除,这个数就能被9整除。
能被3整除的数不一定能被9整除,但是能被9整除的数一定能被3整除。
一个数的末两位数能被4(或25)整除,这个数就能被4(或25)整除。例如:16、404、1256都能被4整除,50、325、500、1675都能被25整除。
一个数的末三位数能被8(或125)整除,这个数就能被8(或125)整除。例如:1168、4600、5000、12344都能被8整除,1125、13375、5000都能被125整除。
能被2整除的数叫做偶数。
不能被2整除的数叫做奇数。
0也是偶数。自然数按能否被2 整除的特征可分为奇数和偶数。
一个数,如果只有1和它本身两个约数,这样的数叫做质数(或素数),100以内的质数有:2、3、5、7、11、13、17、19、23、29、31、37、41、43、47、53、59、61、67、71、73、79、83、89、97。
一个数,如果除了1和它本身还有别的约数,这样的数叫做合数,例如 4、6、8、9、12都是合数。
1不是质数也不是合数,自然数除了1外,不是质数就是合数。如果把自然数按其约数的个数的不同分类,可分为质数、合数和1。
每个合数都可以写成几个质数相乘的形式。其中每个质数都是这个合数的因数,叫做这个合数的质因数,例如15=3×5,3和5 叫做15的质因数。
把一个合数用质因数相乘的形式表示出来,叫做分解质因数。
例如把28分解质因数
几个数公有的约数,叫做这几个数的公约数。其中最大的一个,叫做这几个数的最大公约数,例如12的约数有1、2、3、4、6、12;18的约数有1、2、3、6、9、18。其中,1、2、3、6是12和1 8的公约数,6是它们的最大公约数。
公约数只有1的两个数,叫做互质数,成互质关系的两个数,有下列几种情况:
1和任何自然数互质。
相邻的两个自然数互质。
两个不同的质数互质。
当合数不是质数的倍数时,这个合数和这个质数互质。
两个合数的公约数只有1时,这两个合数互质,如果几个数中任意两个都互质,就说这几个数两两互质。
如果较小数是较大数的约数,那么较小数就是这两个数的最大公约数。
如果两个数是互质数,它们的最大公约数就是1。
几个数公有的倍数,叫做这几个数的公倍数,其中最小的一个,叫做这几个数的最小公倍数,如2的倍数有2、4、6 、8、10、12、14、16、18 ……
3的倍数有3、6、9、12、15、18 …… 其中6、12、18……是2、3的公倍数,6是它们的最小公倍数。。
如果较大数是较小数的倍数,那么较大数就是这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
如果两个数是互质数,那么这两个数的积就是它们的最小公倍数。
几个数的公约数的个数是有限的,而几个数的公倍数的个数是无限的。
(二)小数
1 小数的意义
把整数1平均分成10份、100份、1000份…… 得到的十分之几、百分之几、千分之几…… 可以用小数表示。
一位小数表示十分之几,两位小数表示百分之几,三位小数表示千分之几……
一个小数由整数部分、小数部分和小数点部分组成。数中的圆点叫做小数点,小数点左边的数叫做整数部分,小数点左边的数叫做整数部分,小数点右边的数叫做小数部分。
在小数里,每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都是10。小数部分的最高分数单位“十分之一”和整数部分的最低单位“一”之间的进率也是10。
2小数的分类
纯小数:整数部分是零的小数,叫做纯小数。例如: 0.25 、 0.368 都是纯小数。
带小数:整数部分不是零的小数,叫做带小数。 例如: 3.25 、 5.26 都是带小数。
有限小数:小数部分的数位是有限的小数,叫做有限小数。 例如: 41.7 、 25.3 、 0.23 都是有限小数。
无限小数:小数部分的数位是无限的小数,叫做无限小数。 例如: 4.33 …… 3.1415926 ……
无限不循环小数:一个数的小数部分,数字排列无规律且位数无限,这样的小数叫做无限不循环小数。 例如:∏
循环小数:一个数的小数部分,有一个数字或者几个数字依次不断重复出现,这个数叫做循环小数。 例如: 3.555 …… 0.0333 …… 12.109109 ……
一个循环小数的小数部分,依次不断重复出现的数字叫做这个循环小数的循环节。 例如: 3.99 ……的循环节是“ 9 ” , 0.5454 ……的循环节是“ 54 ” 。
纯循环小数:循环节从小数部分第一位开始的,叫做纯循环小数。 例如: 3.111 …… 0.5656 ……
混循环小数:循环节不是从小数部分第一位开始的,叫做混循环小数。 3.1222 …… 0.03333 ……
写循环小数的时候,为了简便,小数的循环部分只需写出一个循环节,并在这个循环节的首、末位数字上各点一个圆点。如果循环 节只有 一个数字,就只在它的上面点一个点。例如: 3.777 …… 简写作 0.5302302 …… 简写作 。
(三)分数
1 分数的意义
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这样的一份或者几份的数叫做分数。
在分数里,中间的横线叫做分数线;分数线下面的数,叫做分母,表示把单位“1”平均分成多少份;分数线下面的数叫做分子,表示有这样的多少份。
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其中的一份的数,叫做分数单位。
2 分数的分类
真分数:分子比分母小的分数叫做真分数。真分数小于1。
假分数:分子比分母大或者分子和分母相等的分数,叫做假分数。假分数大于或等于1。
带分数:假分数可以写成整数与真分数合成的数,通常叫做带分数。
3 约分和通分
把一个分数化成同它相等但是分子、分母都比较小的分数 ,叫做约分。
分子分母是互质数的分数,叫做最简分数。
把异分母分数分别化成和原来分数相等的同分母分数,叫做通分。
(四)百分数
1 表示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的数 叫做百分数,也叫做百分率 或百分比。百分数通常用"%"来表示。百分号是表示百分数的符号。
二 方法
(一)数的读法和写法
1. 整数的读法:从高位到低位,一级一级地读。读亿级、万级时,先按照个级的读法去读,再在后面加一个“亿”或“万”字。每一级末尾的0都不读出来,其它数位连续有几个0都只读一个零。
2. 整数的写法:从高位到低位,一级一级地写,哪一个数位上一个单位也没有,就在那个数位上写0。
3. 小数的读法:读小数的时候,整数部分按照整数的读法读,小数点读作“点”,小数部分从左向右顺次读出每一位数位上的数字。
4. 小数的写法:写小数的时候,整数部分按照整数的写法来写,小数点写在个位右下角,小数部分顺次写出每一个数位上的数字。
5. 分数的读法:读分数时,先读分母再读“分之”然后读分子,分子和分母按照整数的读法来读。
6. 分数的写法:先写分数线,再写分母,最后写分子,按照整数的写法来写。
7. 百分数的读法:读百分数时,先读百分之,再读百分号前面的数,读数时按照整数的读法来读。
8. 百分数的写法:百分数通常不写成分数形式,而在原来的分子后面加上百分号“%”来表示。
(二)数的改写
一个较大的多位数,为了读写方便,常常把它改写成用“万”或“亿”作单位的数。有时还可以根据需要,省略这个数某一位后面的数,写成近似数。
1. 准确数:在实际生活中,为了计数的简便,可以把一个较大的数改写成以万或亿为单位的数。改写后的数是原数的准确数。 例如把 1254300000 改写成以万做单位的数是 125430 万;改写成 以亿做单位 的数 12.543 亿。
2. 近似数:根据实际需要,我们还可以把一个较大的数,省略某一位后面的尾数,用一个近似数来表示。 例如: 1302490015 省略亿后面的尾数是 13 亿。
3. 四舍五入法:要省略的尾数的最高位上的数是4 或者比4小,就把尾数去掉;如果尾数的最高位上的数是5或者比5大,就把尾数舍去,并向它的前一位进1。例如:省略 345900 万后面的尾数约是 35 万。省略 4725097420 亿后面的尾数约是 47 亿。
4. 大小比较
1. 比较整数大小:比较整数的大小,位数多的那个数就大,如果位数相同,就看最高位,最高位上的数大,那个数就大;最高位上的数相同,就看下一位,哪一位上的数大那个数就大。
2. 比较小数的大小:先看它们的整数部分,,整数部分大的那个数就大;整数部分相同的,十分位上的数大的那个数就大;十分位上的数也相同的,百分位上的数大的那个数就大……
3. 比较分数的大小:分母相同的分数,分子大的分数比较大;分子相同的数,分母小的分数大。分数的分母和分子都不相同的,先通分,再比较两个数的大小。
(三)数的互化
1. 小数化成分数:原来有几位小数,就在1的后面写几个零作分母,把原来的小数去掉小数点作分子,能约分的要约分。
2. 分数化成小数:用分母去除分子。能除尽的就化成有限小数,有的不能除尽,不能化成有限小数的,一般保留三位小数。
3. 一个最简分数,如果分母中除了2和5以外,不含有其他的质因数,这个分数就能化成有限小数;如果分母中含有2和5 以外的质因数,这个分数就不能化成有限小数。
4. 小数化成百分数:只要把小数点向右移动两位,同时在后面添上百分号。
5. 百分数化成小数:把百分数化成小数,只要把百分号去掉,同时把小数点向左移动两位。
6. 分数化成百分数:通常先把分数化成小数(除不尽时,通常保留三位小数),再把小数化成百分数。
7. 百分数化成小数:先把百分数改写成分数,能约分的要约成最简分数。
(四)数的整除
1. 把一个合数分解质因数,通常用短除法。先用能整除这个合数的质数去除,一直除到商是质数为止,再把除数和商写成连乘的形式。
2. 求几个数的最大公约数的方法是:先用这几个数的公约数连续去除,一直除到所得的商只有公约数1为止,然后把所有的除数连乘求积,这个积就是这几个数的的最大公约数 。
3. 求几个数的最小公倍数的方法是:先用这几个数(或其中的部分数)的公约数去除,一直除到互质(或两两互质)为止,然后把所有的除数和商连乘求积,这个积就是这几个数的最小公倍数。
4. 成为互质关系的两个数:1和任何自然数互质 ; 相邻的两个自然数互质; 当合数不是质数的倍数时,这个合数和这个质数互质; 两个合数的公约数只有1时,这两个合数互质。
(五) 约分和通分
约分的方法:用分子和分母的公约数(1除外)去除分子、分母;通常要除到得出最简分数为止。
通分的方法:先求出原来的几个分数分母的最小公倍数,然后把各分数化成用这个最小公倍数作分母的分数。
三 性质和规律
(一)商不变的规律
商不变的规律:在除法里,被除数和除数同时扩大或者同时缩小相同的倍,商不变。
(二)小数的性质
小数的性质:在小数的末尾添上零或者去掉零小数的大小不变。
(三)小数点位置的移动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
1. 小数点向右移动一位,原来的数就扩大10倍;小数点向右移动两位,原来的数就扩大100倍;小数点向右移动三位,原来的数就扩大1000倍……
2. 小数点向左移动一位,原来的数就缩小10倍;小数点向左移动两位,原来的数就缩小100倍;小数点向左移动三位,原来的数就缩小1000倍……
3. 小数点向左移或者向右移位数不够时,要用“0"补足位。
(四)分数的基本性质
分数的基本性质:分数的分子和分母都乘以或者除以相同的数(零除外),分数的大小不变。
(五)分数与除法的关系
1. 被除数÷除数= 被除数/除数
2. 因为零不能作除数,所以分数的分母不能为零。
3. 被除数 相当于分子,除数相当于分母。
四 运算的意义
(一)整数四则运算
1整数加法:
把两个数合并成一个数的运算叫做加法。
在加法里,相加的数叫做加数,加得的数叫做和。加数是部分数,和是总数。
加数+加数=和 一个加数=和-另一个加数
2整数减法:
已知两个加数的和与其中的一个加数,求另一个加数的运算叫做减法。
在减法里,已知的和叫做被减数,已知的加数叫做减数,未知的加数叫做差。被减数是总数,减数和差分别是部分数。
加法和减法互为逆运算。
3整数乘法:
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的简便运算叫做乘法。
在乘法里,相同的加数和相同加数的个数都叫做因数。相同加数的和叫做积。
在乘法里,0和任何数相乘都得0. 1和任何数相乘都的任何数。
一个因数× 一个因数 =积 一个因数=积÷另一个因数
4 整数除法:
已知两个因数的积与其中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的运算叫做除法。
在除法里,已知的积叫做被除数,已知的一个因数叫做除数,所求的因数叫做商。
乘法和除法互为逆运算。
在除法里,0不能做除数。因为0和任何数相乘都得0,所以任何一个数除以0,均得不到一个确定的商。
被除数÷除数=商 除数=被除数÷商 被除数=商×除数
(二)小数四则运算
1. 小数加法:
小数加法的意义与整数加法的意义相同。是把两个数合并成一个数的运算。
2. 小数减法:
小数减法的意义与整数减法的意义相同。已知两个加数的和与其中的一个加数,求另一个加数的运算.
3. 小数乘法:
小数乘整数的意义和整数乘法的意义相同,就是求几个相同加数和的简便运算;一个数乘纯小数的意义是求这个数的十分之几、百分之几、千分之几……是多少。
4. 小数除法:
小数除法的意义与整数除法的意义相同,就是已知两个因数的积与其中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的运算。
5. 乘方:
求几个相同因数的积的运算叫做乘方。例如 3 × 3 =32
(三)分数四则运算
1. 分数加法:
分数加法的意义与整数加法的意义相同。 是把两个数合并成一个数的运算。
2. 分数减法:
分数减法的意义与整数减法的意义相同。已知两个加数的和与其中的一个加数,求另一个加数的运算。
3. 分数乘法:
分数乘法的意义与整数乘法的意义相同,就是求几个相同加数和的简便运算。
4. 乘积是1的两个数叫做互为倒数。
5. 分数除法:
分数除法的意义与整数除法的意义相同。就是已知两个因数的积与其中一个因数,求另一个因数的运算。
(四)运算定律
1. 加法交换律:
两个数相加,交换加数的位置,它们的和不变,即a+b=b+a 。
2. 加法结合律:
三个数相加,先把前两个数相加,再加上第三个数;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再和第一个数相加它们的和不变,即(a+b)+c=a+(b+c) 。
3. 乘法交换律:
两个数相乘,交换因数的位置它们的积不变,即a×b=b×a。
4. 乘法结合律:
三个数相乘,先把前两个数相乘,再乘以第三个数;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乘,再和第一个数相乘,它们的积不变,即(a×b)×c=a×(b×c) 。
5. 乘法分配律:
两个数的和与一个数相乘,可以把两个加数分别与这个数相乘再把两个积相加,即(a+b)×c=a×c+b×c 。
6. 减法的性质:
从一个数里连续减去几个数,可以从这个数里减去所有减数的和,差不变,即a-b-c=a-(b+c) 。
(五)运算法则
1. 整数加法计算法则:
相同数位对齐,从低位加起,哪一位上的数相加满十,就向前一位进一。
2. 整数减法计算法则:
相同数位对齐,从低位加起,哪一位上的数不够减,就从它的前一位退一作十,和本位上的数合并在一起,再减。
3. 整数乘法计算法则:
先用一个因数每一位上的数分别去乘另一个因数各个数位上的数,用因数哪一位上的数去乘,乘得的数的末尾就对齐哪一位,然后把各次乘得的数加起来。
4. 整数除法计算法则:
先从被除数的高位除起,除数是几位数,就看被除数的前几位; 如果不够除,就多看一位,除到被除数的哪一位,商就写在哪一位的上面。如果哪一位上不够商1,要补“0”占位。每次除得的余数要小于除数。
5. 小数乘法法则:
先按照整数乘法的计算法则算出积,再看因数中共有几位小数,就从积的右边起数出几位,点上小数点;如果位数不够,就用“0”补足。
6. 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计算法则:
先按照整数除法的法则去除,商的小数点要和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如果除到被除数的末尾仍有余数,就在余数后面添“0”,再继续除。
7. 除数是小数的除法计算法则:
先移动除数的小数点,使它变成整数,除数的小数点也向右移动几位(位数不够的补“0”),然后按照除数是整数的除法法则进行计算。
8. 同分母分数加减法计算方法:
同分母分数相加减,只把分子相加减,分母不变。
9. 异分母分数加减法计算方法:
先通分,然后按照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的法则进行计算。
10. 带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一、20以内进位加法
看大数,分小数,凑整十,加零头。
(掌握“凑十法”,提倡“递推法”。)
二、20以内退位减法
20以内退位减,口算方法和简单。
十位退一,个加补,又准又快写得数。
三、加法意义,竖式计算
两数合并用加法,加的结果叫做和。
数位对其从右起,逢十进一别忘记。
四、减法的意义竖式计算
从大去小用减法,减的结果叫做差。
数位对齐从右起,不够减时前位拿。
五、两位数乘法
两位数乘法并不难,计算过程有三点:
乘数个位要先算,再用十位乘一遍,
乘积末位是关键,要和十位来对端;
两次乘积相加完,层层计算记心间。
六、两位数除法
除数两位看两位,两位不够除三位。
除到那位商那位,余数要比除数小,
然后再除下一位,试商方法要灵活,
掌握“四舍五入”法,还有“同商比较法”,
了解“折半定商法”,不足除数商九、八。(包括:同头、高位少1)
七、混合运算
拿到式题认真看,先算乘除后加碱。
遇到括号要先算,运用规律要改变。
一些数据要记牢,技能技巧掌握好。
八、加、减法速算
加减法速算你莫愁,拿到算式看清楚,
接近整百凑整数,如下处理无谬误。
加法不足减补数,超余零头加在后。
减法不足加补数,超余零头减在后。
九、多位数读法
读书方法很容易,首先四位一分级。
要从最高位读起,几千几百几十几。
级的单位读亿万,末尾有零都不读
(级末尾0不读,整个数末尾0不读)
中间夹零读一个,汉字表达没参和。
注读零的:
1、万级个级首位有零
2、整个万级是零
3、上级末尾下级首位都有0
4、每级中间有0
十、小数加减法
小数加减计算题,以点对准好对齐。
算法如同算整数,算毕把点往下移。
十一、小数乘法
小数乘小数,法则同整数。
定积小数位,因数共同凑。
十二、除数是小数的除法
除数的小数点一划,(去掉小数点)
被除数的小数点搬家,向右搬家搬几位,
除数的小数位数决定它。
十三、质数歌
一位质数2、3、5和7,
两位1、3、7、9前加1,
4后3,7前有9,7后1,
3、4、6后加7、1,
2、5、7、8后添9、3,
二十五个质数要记全。
十四、分数乘除法
分数乘法易学懂,分子分母分别乘。算式意义要搞清,上下能约更轻松。分数除法方法妙,原来除号变乘号。除数子母打颠倒,进行计算离不了。
十五、约分
约分、约分,相乘约净,省时省力。从上往下,从左到右,弄清数据,一数不漏。遇到小数,去点为整,位数不够,用“零”来补。
十六、互质数的判断
分数比化简,互质数两端。观察记五点:1和所有数;相邻两个数;两质必互质。大数是质数,两数定互质。小数是质数,大数不倍数。(是小数的)
十七、文字题
叙述形式有三种,读法意义和名称。解题方法要记清,缩句化简一步算。标点词语把句断,分层布列莫迟延。列式方法有两种,可用算式和方程。
十八、比较关系应用题
(一)相差关系
1、多多少,少多少,都是大减小。
2、已知条件说比多,比前用加比后减。
3、已知条件说比少,比前用减比后加。
(二)倍数关系
1、倍在问题里用除。
2、倍在已知条件里,求是前用乘,求是后用除。
(三)求比几倍多(少)几的数
根据倍数分乘数,根据多少分加减。
算除先加减,算乘后加减。
十九、找单位“1“
单位“1“藏得巧,根据分率把你找。
“其中“的前站得好,”是、占、比“后坐得妙;
“问答式“能找到,补充说明要搞好。
百分数常遇到,不带“率“字有礼貌。
找出一对好朋友,然后确定乘除号。
找单位“1“的说明:
抓住含有不带单位名称的分数的“关键句“、“关键词”,进行剖析,这样就解决了不少学生对于分数应用题苦于不知“从何下手”进行分析数量关系。因此,使学生学会迅速找“关键句”、“关键词语”进行剖析数量关系,不仅能有利于掌握解答分数应用题的一般规律,而且也能培养学生的能力,发展学生的智力。先“找”后“析”是六年级学生普遍的学习规律,切记引导学生认真有序地进行分析。
分数应用题1、找 2、明 3、定 4、对应的解题思路。
二十、正反比例应用题
正比例,分三段,不变数量在中间,
前后归一分开列,然后等号来连接。
反比例分三段,不变数量在前面,
“如果”分开归总列,再用等号来连接。
顺口溜用用题思路举例:
“求比一个数多几的数”的应用题
六年制数学课本第四册中“求比一个数多几的数”与“求比一个数少几的数”两种应用题,是大小两数进行比较,可以得到一个差。已知差与两数中的一个数,求另一个数,这就是求比一个数多几或少几的数。所以“比……多“与“比……少“两种应用题,都是求两个数相差的逆推题,题目结构相同。已知条件得”多几“与”少几“应用题,只是一个问题的两个侧面而已。学生解这类题最容易犯的错误,是见”多’ 就用加法算,见“少”就用减法算,凭个别字眼判定算法。我的教学思路是:1、分析数量关系,教给学生思考问题的方法。 2、充分发挥线段图的作用,使应用题的“事”转化为“理”,又由 “理”转化为“式”直观地表达出来,然后找出规律。
例:P17例5 光明小学种树,种了300棵柳树,种的杨树比柳树多70棵,种杨树多少棵?
一、 提问:有哪几种树? (柳树,杨树)
谁与谁比?(杨树与柳树比)
谁多?(杨树多) 谁少?(柳树少)
二、计算的关系式:柳树棵数+杨树比柳树多的棵数=杨树的棵数
三、算式表示:300+70=370(棵)
四、如果把第一个条件改为问题,问题改为条件,应该怎样算。
五、然后得出关键句:已知条件说比多(要求数在比前)比前用加,(要求数在比后)比后减。解应用题儿歌
题目读几遍,从中找关键;
先看求什么,再去找条件;
合理列算式,仔细来计算;
一题求多解,单位莫遗忘;
结果要验算,最后写答案。
四舍五入法儿歌
四舍五入方法好,近似数来有法找;
取到哪位看下位,再同5字作比较;
是5大5前进1,小于5的全舍掉;
等号换成约等号,使人一看就明了。
长度单位认识歌
1厘米,很淘气,仔细找,才见你。
指甲盖1厘米,伸出手指比一比。
长短和我差不多,大约就是一厘米。
100个我是1米,我是米的小兄弟,
物体长了别用我,要不一定累死你。
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
除数一位看一位,一位不够看两位,(一看)
除到哪位商那位, (二商三乘减)
除数是两位的除法
除数两位看两位,两位不够看三位。
除到哪位商那位,记熟口诀定好位。
试商方法要灵活,不够商“1”“0”占位。
余数要比除数小,然后再除下一位。
除数当姐余当妹。 (四比五余)
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括号括号抢第一,乘法、除法排第二,最后才算加减法,谁在前面先算谁。
关于“运算定律说课稿”这个话题的介绍,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分享完了,如果对你有所帮助请保持对本站的关注!
本文来自作者[皇甫镇逵]投稿,不代表程力号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clhwzc.com/cl/945.html
评论列表(3条)
我是程力号的签约作者“皇甫镇逵”
本文概览:网上有关“运算定律说课稿”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运算定律说课稿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到您。 作为一无名无私奉献的...
文章不错《运算定律说课稿》内容很有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