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有关“周朝王室原本是西方民族么?”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周朝王室原本是西方民族么?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到您。
当然是炎黄子孙!怎么会是西方人呢?
姬姓的来源有二:
1 传说黄帝降生在一条称做“姬”的河边,于是形成了姬姓。周朝的贵族是黄帝的后代,所以周文王又叫做姬昌。周武王叫做姬发。而周朝结束以后,周朝的王族后代就以国名为姓,开始改为周姓。因此,周氏和姬姓是同族人。
2 黄帝有25个儿子,分别得到了12个姓,其中就有姬姓。后来的五帝少昊、颛顼、尧、舜、禹以及夏禹、商族的祖先、周族的祖先等,都是黄帝的后裔。这些后裔继承了姬姓,他的后代建立了周朝。西周初年大封诸侯,其中姬姓国就有53个。这些姬姓国的后代多数改以国名、封邑名以及祖父名、号为姓,所以姬姓反而不多了。加上唐代的时候为了避李隆基的讳,把姬姓改为周姓,从这以后,姬姓的人就更少了。
二 迁徙分布 姬姓的望族居住在南阳(今天的河南南阳)。
三 郡望堂号
郡望 1 南阳郡:战国时期秦国置郡。相当于今天的河南省南阳地区。
堂号
1 寿丘堂:因为黄帝是姬姓的始祖,而黄帝又是生于寿秋,所以有这个堂号。
2 赤舄堂:歌颂周公旦的诗叫《赤舄》,所以姬姓又叫做“赤舄堂”。
四 历史名人
姬昌:商朝末年周族的领袖。商纣王时代为西伯,纣王听信了大将崇侯虎的谗言,把姬昌招来囚禁于河北汤阴北。他的大臣散宜生等人向纣王敬献美女、宝贝、玉石才将姬昌放了出来。姬昌回到岐山领导周族人民发展生产,训练军队,任用贤才,联合了一些受到商统治者奴役压迫的族部小国,组成反商的联盟。攻灭了黎(今山西长治西南)、崇(今天的河南篙县北)等国。定都奉邑(今天的西安市西南),又调解了虞、芮两国的争端,使两国归附。他在位50年,奠定了周灭商的基础。姬昌死后,他的儿子武王(姬发)灭了商,建立了周朝,并追封其父为文王。
姬敏:明朝西安知府,字号学,孟津人。德才兼备,节操过人。
姬奠川:民国时期河北定兴人。早年毕业于北洋师范学校、中国大学商科。历任甘肃省西北银行经理兼银行总办、绥远省官钱局、察哈尔省官钱局、河北省银行经理。抗日战争期间,任西安裕华银行经理。抗日战争胜利以后,任河北省银行经理兼天津市银行经理、中原银行董事长、天津市商会理事长。行宪后,当选为立法院立法委员,立法院财政金融委员会委员。1960年逝世,终年71岁。
姬姓是黄帝部落的后代,周天子便姓姬。史料记载周灭商后,周天子分封天下,是诸侯国林立之时,《吕氏春秋·观世》谓“周之所封四百余,服国八百余”;《荀子·儒效》谓“周公兼制天下,立七十一国,姬姓独居五十三人”,《左传》昭公二十八年谓西周分封“兄弟之国十有五人,姬姓之国者四十人”。 晋国系周成王的弟弟唐叔虞的封国,封地在今山西翼城西。叔虞子改称晋,后曾迁都于曲沃(今山西闻喜)、绛(即翼,今山西翼城)、新田(今山西侯马)等地。西周末年,晋文侯拥戴平王东迁洛邑,杀死在西周故地自立的周携王,为东周的缔造立下大功,受到平王奖赏。
春秋初,晋国内部出现公室与贵族争夺君位的长期斗争,晋国发生短期内乱,但到文公即开创霸业。城濮之战,晋国打败楚国,大会诸侯,被周襄王正式赐命为霸主,制霸中原。
晋平公时期,形成晋国六卿。昭公之后,六卿强而公室卑。烈公十九年(前403年),周威烈王正式承认韩、赵、魏三家为诸侯。静公二年(前376年),韩、赵、魏三国废静公,建立近七百年的晋国彻底灭亡。 齐国系周开国功臣吕尚的封国。初封于营丘(今山东昌乐东南),后迁至临淄(今山东省淄博市临淄区)。春秋初期,齐与主要竞争对手鲁国之间经常发生战争。公元前689年,齐襄公灭鲁的与国纪,扫除东面障碍。公元前686年,公孙无知杀襄公自立,公子纠奔鲁,公子小白奔莒。次年,无知被杀。鲁伐齐,欲纳公子纠,而齐高氏、国氏已召小白先入,击败鲁师,立为齐桓公。桓公任用管仲进行改革,国力富强,成为霸主。公元前684年,齐国是最先迈入霸主地位。
春秋末年,齐衰落,卿大夫相互兼并。公元前481年,陈成子杀阚止,专齐政。齐康公在位时*于酒色,敬仲的后代田和为相。周安王十一年(前386年),齐康公被田和放逐于临海的海岛上,“食一城,以奉其先祀”,后来唯一的食邑也被收回,康公只好在钭坡上挖洞为灶,姜姓齐国灭亡。 申人源于姜戎,早年居于今陕西米脂县及以北地区,是较早与华夏融合的西戎。先周时期姬姓周人便与申人世为婚姻,周太王之妃、王季之妃、周文王之祖母等皆称“太姜”即是。西周后期,申国仍不断与王室通婚,且在周王室中任要职。
周宣王时,为了加强对“南土”局势的控制,改封王舅申伯于今河南省-南阳市,在原谢国的土地上建邑立国。此申国遂称“南申”,西土之申国可称西申。周平王东迁以后,南申是东周王室的南大门,为了防备荆楚侵犯,周在此驻扎了军队。春秋早期,楚国北上,地处要冲的申国成了攻击目标之一。鲁庄公六年(前688年)楚师假道于邓伐申。大概在楚文王时,申国被灭,设为县。楚灭申后,曾将申国的部分贵族平民迁往东面的信阳一带安置,成为楚之附庸。这就是春秋时期信阳之申的由来。信阳之申称东申。《左传·昭公十三年》载:"楚之灭蔡也,灵王迁许、胡、沈、道、房、申于荆焉"。东申被迁往楚地,楚平王时申又在信阳恢复。南申亡国约在战国中早期。 周武王灭商之后,封虞舜的后代胡公满于陈,建都宛丘(今河南淮阳附近),让他奉守舜帝的宗祀,辖地大致为现在的河南东部和安徽一部分。根据胙土命氏的规定,称陈氏。
春秋早期,陈桓公有宠于王,郑庄公小霸中原,不敬王室,陈国还参加宋、蔡、卫等国的伐郑,有一定的实力和影响。陈桓公死后,陈国内乱,陈宣公时才趋于平稳。前534年,陈国因争立而内乱,楚灵王使公子弃疾灭陈为县。前529年,楚平王夺得王位后,为笼络人心,再次使陈复国。前478年,依附于吴的陈国,在楚国公孙朝率领的楚师攻伐下,前478年终于亡国。 杞国建国于商朝,其间时断时续,具体事迹已不可考。周朝初年,杞国重新建国,自东楼公起,有史料可考的传了二十位国君。直到西元前445年,杞国亡于楚国。
杞国是小国,史书罕有记载。这样的小国,在周围强邻的压迫下,被迫屡有迁徙。杞国最初大致在今河南省杞县一带,后来迁到今山东省新泰,后又迁至昌乐、再至安丘一带。
杞国虽小,但也有其重要意义,那就是杞国人乃是夏朝王室之后,存有夏礼,因此孔子曾为考察夏朝之礼而到访杞国。只是由于杞国文献也多散失,因此孔子感慨道:“夏礼吾能言之,杞不足征也”(《论语·八佾》)。 赵国,是中国战国时期的一个诸侯,战国时期七雄之一。相传先祖造父为周穆王御,因助周平定徐偃王之乱,封于赵城。后奄父救周宣王于千亩之战,其子叔带为周朝卿士,因不满周幽王的昏庸,离开周王,侍奉晋文侯。从此赵氏便在晋国落脚,渐成望族。在前403年,叔带之后赵烈侯与韩魏三家分晋,建立赵国。秦王政十九年(前228年)秦将王翦攻陷邯郸,掳赵幽缪王,赵国灭亡。
关于“周朝王室原本是西方民族么?”这个话题的介绍,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分享完了,如果对你有所帮助请保持对本站的关注!
本文来自作者[邹鑫]投稿,不代表程力号立场,如若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clhwzc.com/cl/1230.html
评论列表(3条)
我是程力号的签约作者“邹鑫”
本文概览:网上有关“周朝王室原本是西方民族么?”话题很是火热,小编也是针对周朝王室原本是西方民族么?寻找了一些与之相关的一些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希望能够帮助到您...
文章不错《周朝王室原本是西方民族么?》内容很有帮助